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從去年12月在江蘇調研時第一次提出后,在全國政協(xié)新年茶話會上、在黨校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在中央政治局會議和集體學習中、在春節(jié)團拜會上……習近平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斷強調,讓“四個全面”成為備受關注的“新提法”。
今年早些時候,人民日報的系列評論員文章全面梳理、總結了這一新概念,認為“四個全面”乃是引領民族復興的宏大的戰(zhàn)略布局。這一精準的定位,揭示出“四個全面”蘊涵的普遍性價值,也即,發(fā)展是時代的主題和世界各國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和時代潮流,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重要保障,從嚴治黨是執(zhí)政黨加強自身建設的必然要求。
宏大的語境之下,置身這個偉大時代的公民,當然“與有榮焉”,但作為每一個個體公民,又該從中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應該以怎樣的姿勢投身于滾滾的時代洪流之中?或者套用一句耳熟能詳?shù)脑捳Z,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不辜負這個偉大的時代?
我們見證。從傳統(tǒng)中國一路走來,從百年中國風雨同在,進入21世紀,中國不僅已然崛起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而內生性的巨變仍在進行之中。在此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我們已經(jīng)見證了中國的迅速崛起,還將在“四個全面”的導引下,繼續(xù)見證未來必將產(chǎn)生的奇跡。
古云,國家不幸詩家幸,那是在講國家由盛轉衰變局中內心的悸動,今天我們重讀杜詩,依然感慨于“百年世事不勝悲”的沉痛;而在今日,我們遭逢的卻是同步見證家國的興盛,變是一樣的,可心理、情緒、意志、感懷則完全不同,那應該是不斷升騰的希望,觸手可及的美好,以及包括我們每一個人自己的高歌疾進。色彩可能單一,情懷可能單面,但卻是古往今來無數(shù)志士仁人夢寐以求的美好愿景。
我們參與。發(fā)展當然會有缺憾,改革本來就是宿命,而走向全面的法治,則是這個社會、這個時代共同的終極目標。宏觀層面的積極推動固然主導也罷決定著“全面”的成色與結果,而每一個人卻也不可、不能置身事外,靜待一個光風霽月的生產(chǎn)、生活環(huán)境。而是應該充分發(fā)揮公民的主動性與責任感,積極參與到構建“四個全面”的洪流中來。
有個體的小康,才會有國家的小康;而只要有改革,注定會涉及到方方面面利益的調整,我們既要主張公民權利,督促、監(jiān)督利益集團向社會釋放利益,也要將自身擺放進去,而不是只做站在岸上不濕鞋的觀望者。法治也不只是政府的事、社會的事,也天然包含每一個公民的守法。
我們還要用自己的汗水與淚水,踐行“四個全面”,成為偉大轉型期的成熟公民。不能只是觀望,不能只是臧否,不能只是論時事口舌生風、說自己囁嚅畏縮,而是要用汗水與淚水成為這個偉大時代的行動著的公民。每一個個體的自我實現(xiàn),都是“中國夢”的一部分;每一個公民的不懈努力,都會使得這個國家更文明、更進步。
“四個全面”很高端,但可親可敬;很大氣,但并不遙遠;很全局,但具體而微。相信隨著“四個全面”的穩(wěn)健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會實現(xiàn),而民眾也將是最大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