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寶教育旗下公務員考試網站
網站地圖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主頁  >> 申論資料  >> 申論指導   
申論指導
2012年申論熱點材料:建設社會誠信體系
http://lanrencai.cn       2011-11-28      來源:山東公務員網
【字體: 】              

  專題三建設社會誠信體系


  一、時政背景

  一個名叫郭美美的20歲女孩微博炫富,將中國最重要公益機構之一的中國紅十字會推向輿論漩渦的中心,使其面臨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近年來,"毒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染色饅頭"事件、學歷"造假門"等各種事件層出不窮,各個領域誠信危機現象愈演愈烈,已演化為當前中國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

  由此引出的社會誠信缺失問題,引發(fā)了高層的強烈關注。在"染色饅頭"事件發(fā)生兩天后,溫家寶總理即對此發(fā)表看法,稱這些惡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

  有效、可靠的社會信用體系是現代市場經濟的重要基礎制度之一。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是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需要,是整頓和規(guī)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


  二、當今社會誠信建設存在的差距及其原因

  目前,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和黨中央、國務院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要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1.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還嚴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當前,我國信用缺失依然比較普遍。"以誠實守信為榮"的風氣還沒有蔚然成風;合同違約、偷稅漏稅、債務拖欠、商業(yè)欺詐、假冒偽劣等失信行為時有發(fā)生;"守信受益、失信懲戒"的激勵約束機制還沒有充分建立,失信的社會成本依然很低。由于信用體系建設滯后,這些消極現象,增加了市場經濟的交易成本,降低了經濟運行效率,干擾了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損害了企業(yè)甚至國家的形象,已經嚴重影響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fā)展。

  2.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相關法律法規(guī)亟待完善。目前,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滯后,嚴重制約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程。一是誠信體系建設法律制度不成體系,層次不高,以規(guī)章為主,各地區(qū)信用規(guī)章的內容差異較大,全國缺乏統(tǒng)一性。二是關于個人信息保護等一些與信用建設密切相關的重要法律缺失。三是中國人民銀行履行"管理誠信業(yè)"的職能缺乏法律支撐。

  3.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缺乏統(tǒng)籌規(guī)劃。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整體規(guī)劃尚未出臺。由于缺乏統(tǒng)籌規(guī)劃,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指導原則、目標、任務和要求尚未明確;各部門、各地方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缺乏有力的指導;行業(yè)信用建設和地方信用體系建設的關系、政府和市場在信用體系建設中的作用和分工、信用信息數據庫的建設與應用等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總體投入不足與地方重復建設、信息封鎖與信息濫用等問題同時存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缺乏標準規(guī)范。

  4.行業(yè)內與行業(yè)間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尚未形成。一些行業(yè)缺乏集中統(tǒng)一的信息管理系統(tǒng),信息分散,沒有形成行業(yè)內的信息共享機制,對行業(yè)內的違法違規(guī)行為的處罰也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違法違規(guī)行為屢禁不絕,嚴重影響了行業(yè)信用建設??缧袠I(yè)的信用共享和信息交換更是缺乏,行業(yè)間難以形成齊抓共管的信用體系建設機制,在某一行業(yè)有違法違規(guī)記錄的企業(yè)和個人在另一行業(yè)享受優(yōu)惠待遇甚至被"評優(yōu)"的現象時有發(fā)生。同時,也有一些部門和地方政府,以本部門、本地區(qū)掌握的信息為基礎,自建地方的信息系統(tǒng),形成地區(qū)間的信息孤島,不利于數據集中統(tǒng)一和信息共享,也造成了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三、關于誠信建設的幾個認識問題

  1.有一種觀點認為,市場經濟只講賺錢,不問手段,"賺錢是好漢,沒錢玩不轉",講不講誠信無關緊要。你怎么看?

  這是對市場經濟的一種誤解。誠然,有市場就會發(fā)生欺詐現象,這是古今中外任何市場都無法避免的。但從本質上看,欺詐現象并不是市場本身的必然屬性。從最基本的意義上說,市場經濟是交換經濟。人們在市場上進行的交易也是信用的交易,信用是維系交換行為的無形紐帶,失去這根紐帶,交換就無法正常健康地進行。我們要健全"統(tǒng)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這里的"有序",核心內容就是講誠信。誠信是市場秩序的支柱,是市場繁榮的基石;失信必然損害市場,喪失市場。無論哪一種市場經濟,實際上都離不開誠信,都應大力倡導誠信。市場經濟當然要講利益,但這不能成為不講誠信的理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里所講的"道",一個重要內涵就是誠信。

  2.有人認為,誠信是一種理想化的美德,現實生活中做不到,講誠信者往往吃虧。你怎么看待這種說法?

  這種認識帶有很大的片面性。不可否認,在現實生活中的確存在不誠信者占便宜、老實人吃虧的現象,但這畢竟不是我們社會生活的普遍現象。改革開放30多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是與廣大人民群眾的艱苦奮斗、誠實勞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千百萬群眾扎實苦干,合法經營,照章納稅,奔向小康。這是基本方面,是社會主流。"言而無信,行之不遠。"大量事實證明,制假售假、坑蒙拐騙,可逞一時之快,得一時之利,但必以東窗事發(fā)、身敗名裂而告終。假的終究是假的,謊言就是謊言,沒有拆不穿的假象,沒有識不破的騙局。從古至今,沒有一項事業(yè)能夠建立在無誠不信的沙灘之上。誠實勞動盡管艱辛,卻坦坦蕩蕩、踏踏實實。只有誠實勞動才能最終通向成功。而"吃虧論"本身,在某種意義上是在為老實人鳴不平,也是對誠信的呼喚。還有一些人,即使因誠信而一時吃了虧,仍不改初衷,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實實做事,這是對推進全社會誠信建設的寶貴貢獻,正在越來越受到社會的贊賞和人們的尊敬。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制度的完善,依靠誠信而獲得成功的現象會越來越普遍,不講誠信而付出的代價會越來越沉重,這是總的趨勢,不可阻擋。

  3.有人說,我是想講誠信的,但別人不講,我也只好不講了。你怎么看?

  這種態(tài)度是不可取的。誠信是全體公民都應該遵循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誠信可以是對社會、對他人的期望,但首先應該是對自己的要求。自己的誠信不能以他人的誠信為前提。對一個有責任感的公民來說,正確的做法應當是身體力行,影響周圍,而不能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有一位北京市民說:"樹立誠信意識要從每個人做起,只有自己做到了誠信,才能要求別人也這樣做。社會由個體組成,每個人都以誠信要求自己,社會就會成為一個誠信社會。"這句話很樸實,但卻說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社會學和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自己的誠信與贏得他人的誠信成正比,自己越誠信,就越會贏得他人的誠信回報。人們都希望生活在一個誠信無欺的環(huán)境中,誠信環(huán)境的形成取決于每個人對誠信所持的態(tài)度。誠信建設是每個人的事,也是全社會的事。這就需要大家積極參與,添磚加瓦,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具體的事情做起。提高全社會的誠信水平,人人有責,人人有利,個個出力,個個受惠。如果你騙我一下,我騙你一下,騙來騙去,只能落個"兩敗俱傷"。如果等全社會所有的人都講誠信之后自己再講誠信,那是等不到的,那等于為自己的不講誠信尋找借口,無異于推卸自己作為社會的主人在誠信建設中應當承擔的責任。


  四、如何建設社會信用體系

  社會誠信的重建必須依靠全社會共同努力。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要以誠實守信為重點,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胡主席等中央領導同志也在各種不同的場合多次強調加強誠信建設的極端重要性。我們應通過長期不懈地努力,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相協調、反映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要求、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社會誠信觀。

  1.加強道德教育,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共鑄誠信社會,應該從每個人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要通過各種有效方式,教育和幫助全體公民牢固樹立誠實信用是一種財富、信用的建立不容易而失去是很容易的觀念;使人們真正認識到誠心誠意、說話算數是現代人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和品格;真正理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只有樹立起真誠守信的道德品質,才能適應社會生活的要求并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真正把誠信的要求視為一種謀利和促進發(fā)展的手段,視為一種神圣的使命和內在的義務。要教育各類企業(yè)家認識到市場經濟越發(fā)達,越要強化信用倫理,這是融入世界經濟、參與國際競爭的先決條件。只有守信用的企業(yè),才能得到社會公眾的信任,也才有從事商業(yè)活動、提高企業(yè)效益的良好環(huán)境。未成年人正處在思想觀念形成階段,應高度重視其品德培養(yǎng)。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使學生了解誠信的基本內容,懂得誠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牢固樹立守信為榮、失信可恥的道德觀念;培養(yǎng)學生誠實待人、樂于助人、言行一致、不說謊話的習慣。各機關單位也要結合自身特點開展多種方式的道德教育活動。要充分發(fā)揮婦聯、共青團和工會等群眾組織的作用,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有關誠信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使人們真切感受誠信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在全社會努力形成"人人知誠信、人人講誠信"的良好氛圍。

  2.健全法制,加大懲處力度,使失信者無利可圖。防范和治理失信,僅僅靠道德規(guī)范是不夠的,還必須建立起一整套對社會公民和市場主體相互關系進行管理的法律、法規(guī)、制度、準則,把社會誠信納入法制的軌道,形成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執(zhí)法必嚴的法制環(huán)境,維護和培育良好的市場信用秩序。要結合我國實際盡快頒布制訂有關規(guī)范誠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建立和完善失信懲戒機制,加大對失信的懲處力度。政府各部門應依據自身特點,建立健全相關失信處罰制度,例如,工商部門對制假販假者不能只罰款了事,除了給予經濟重處外,還應有失信紀錄,性質惡劣或屢犯者則限制其終身不得從事商業(yè)活動;其他部門對不守誠信的人,除予以處罰外,應記入黑名單,累計多次便取消其從業(yè)資格。通過嚴厲的制裁措施,加大失信者的經濟成本,使其無利可圖,以起到震懾作用。

  3.加強信息網絡建設,使失信者無處藏身。要建立各類企業(yè)、組織、個人的誠信信息的征集和公開機制,建立統(tǒng)一集中或政府、行業(yè)、信用中介機構三個層次的資信數據庫,及時有效地向全社會提供和發(fā)布信用信息。大力發(fā)展社會信用中介組織,為客戶提供規(guī)范的資信調查服務和信用評估服務。通過信用信息網絡化,使失信者無處可躲,無機可乘。

  4.加強輿論監(jiān)督,讓失信者身敗名裂。輿論監(jiān)督是全體公民獲得知情權,廣泛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和監(jiān)督的重要途徑,也是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健康發(fā)展、弘揚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重要力量。在揭露市場欺詐和弄虛作假、維護公民和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聞媒體應充分發(fā)揮輿論監(jiān)督作用,通過對誠信者的社會褒揚和對失信者的輿論譴責,促進社會形成更好的誠信氛圍,使失信者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加大失信者的道德成本。

  5.政府和領導干部要做表率,提高公信力。政府誠信是社會誠信的核心和關鍵,政府的公信力對全社會影響極大。要社會講誠信,首先政府要做好表率,領導要以身作則。任何政府和制度都要按照誠信的原則來組織和建構,各級干部都應按照誠信的原則行使其職權。一旦背離了誠信的原則和精神,政府就會失信于民。在現代社會,建設政治文明要求按照誠信的原則規(guī)范政府及其官員的行為,增加政府行為的透明度,避免行政壟斷和行政工作的暗箱操作,做到政務公開,依法行政,建立誠信政府。


  五、重要論述

  1.2011年2月27日,溫家寶在新華網同海內外網友在線交流指出,現在影響我們整個社會進步的,我以為最大的是兩個方面:一是社會的誠信,一是政府的公信力。這兩個方面解決好了,我們社會就會大大向前邁進一步。

  2.2011年4月14日,溫家寶同國務院參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座談時指出,要在全社會大力加強道德文化建設,形成講誠信、講責任、講良心的強大輿論氛圍。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國民素質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絕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家、一個受人尊敬的國家。

 

  2012年山東公務員考試復習用書可參考《2012年山東公務員考試一本通》。



互動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