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文是精彩的,科學是呆板的”,這種說法人為的把人文和科學對立,再分別貼上精彩、呆板的標簽,既是不尊重歷史,也不符合現實。歷史上人文科學是不分家的,是一個整體,談不上誰精彩誰呆板。隨著社會化大分工到來,人文、科學開始分家,這種區(qū)分只是為了描述和學習的方便,并不是知識本身的區(qū)分??茖W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是人文的一部分,科學不僅是規(guī)范的、嚴謹的、可信的,同時也是精彩的,可愛的,充滿了人情。
從歷史的角度來說,古今中西早期的科學和科學家,都是非常有趣的。西方的早期的科學家阿基米德、帕斯卡爾、達芬奇等等,即是科學家也是哲學家、文學家、畫家……。阿基米德能說出“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如此賣萌的話,帕斯卡爾的《思想錄》被伏爾泰贊美為最優(yōu)美的散文隨筆,達芬奇畫的蒙娜麗莎會笑……你能認為他們是呆板的嗎?中國古代的科學家如沈括、徐霞客等等本身就是文學家,以非常優(yōu)美、直白的語言闡述科學道理。
有人說,古代科學和人文沒有分家他們還是正常的,現代科學分家之后他們就變成了冷血動物,毫無趣味可言。真是這樣的嗎?
認為現代科學呆板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現代科學太復雜、太深刻、太晦澀,而我們又太懶惰,太匆忙,太沒有耐心;二是對科學的解釋和傳播被一群不懂科學的人文學者把持,導致對科學的解釋、說明、展示不清晰。現代科學是復雜,復雜本身的就用精彩、多樣、變幻等等含義,復雜的事物在邏輯上是絕不可能呆板的,只有簡單的東西如樣板戲才可能是呆板的。我們認為科學呆板是因為沒有認識到科學內容的豐富性、開放性、多樣性和各種可能性。以數學為例,在外行看來,數學不就是一些呆板的數字嗎?但是對于數學家來說,世界就是數字的映射,數學中隱藏著是關于宇宙結構的奧秘,研究數學可以讓人發(fā)現一個完全獨立于現實世界的規(guī)律,并且現實世界完全按照數的邏輯在運行。這其中的樂趣只有深入了解數學的人才明白。
有人說這和我有關系嗎?既然只有數學家能明白,你們自己去明白好了,別在我面前炫耀智商,在我們眼里數學就是一堆冷冰冰的數字。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依靠科學的傳播。
科學要有效的傳播,傳播主體必須專業(yè)化,傳播方式必須多樣、開放、直白、有趣。要把科學的傳播主導權從不懂科學的人文知識分子哪里拿回來,科學家、科學哲學家、科學史學家要主動擔當起科學傳播的使命??茖W家門不僅要做研究,也要會做演講,不僅會寫專業(yè)著作,也要能寫《時間簡史》、《原子中的幽靈》等有趣好玩的科普讀物。同時要轉變傳播觀念,不要總是以為傳播科學就是講課,就是在列一大堆公式在講臺上布道,要以交流、對話、甚至服務的態(tài)度去傳播。在傳播的定位上,不能簡單地傳播科學知識,也要將科學作為文化,作為認知世界的方式,作為拓展認識的方法,甚至作為一種商業(yè)產品。最近有兩部科學題材的電影《超體》、《星際穿越》熱賣,充分說明了科學本身不僅是精彩的,也是可以表現得很精彩的,大家不是對科學不感興趣,而是我們沒有很好發(fā)挖掘、激發(fā)大家的興趣點。
科學不是冷冰冰的怪物,它是基于人身上最寶貴,最聰慧、最珍貴的理性得來的對世界最寬廣、最深刻、最有趣的認知;科學本身就是人性的產物,是人文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一種??茖W和人文一樣在努力幫人解答“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等”終極問題。走進科學、認識科學、研究科學、熱愛科學……讓科學的智慧和光芒照耀人類文明前進的道路!